沈万三是江南一带家喻户晓的名人,已经被塑造出了不止一个影视形象。他吃过的东西,只要冠上名字,万三糕啊,万三饼啊,就会成为在水乡风靡一时的东西。无论实际吃过没吃过的,反正沾上这个名字,就仿佛有神秘的含义,“万三”食品因此遍布在了周庄的角角落落里。万三蹄和肘子,随便一家拿出来都红亮诱人,看着就耙皮脱骨的好吃,走过路过,难免捎一个回去啃至于实际口感嘛,碰运气喽。
取撑腰这个名字,我以为是给出嫁的女儿撑腰的意思:逢年过节由娘家送往婆家,礼接,也表示女儿有后家撑腰,婆家不好胡乱为难。
撑腰糕实际是一种时令吃食,每年农历二月二的时候,用坚果仁和糯米粳米的混合物蒸制出来合家一起吃一顿,吃一个意头,希望能够在割麦季节,腰背不酸疼,干活得劲。实际口感松软甜糯,和江南的其他糕点有异曲同工之趣。
吃阿婆茶据说是周庄本地的习俗,其实放眼全国,有这样习惯的地方也不少,只是因为在水乡,就别有了一种旖旎的风情。实际场景可能就是妇女们坐在水边围个简易茶座,嗑瓜子,吃点心,说闲话。茶叶不拘哪种,绿茶掺着花茶泡,茶果点心也是各种各样都有的,不单有点心,还有咸菜、豆干、卤品一类,和男人们孵茶馆差不多。
南方多雨,这样的闲暇日子想必很多,什么活计也做不了,就东一群西一伙的姊妹淘聚在一起,看雨看河看天,丝毫也不会觉得这样度过一天有什么不好。怪不得大家伙都羡慕古镇人的生活,对时间的流逝不感到愧疚,试问现在多少人还能做到这样?
要吃甜的也没问题,买之前,招呼一声就行了。甜豆花要么放糖稀要么放白糖,发挥余地不大。咸豆花就不一样了,虽然每个古镇都会有,但每个地方加进去的内容都不一样,什么虾米啦、小咸菜啦,换一个地方做出来,就是不同的味道。
银鱼、鲈鱼、白蚬并称是周庄的三珍,小馆子里吃的水乎乎的,怪腥气,给旅游者的体验大多不好,当然不如自家做的好,银鱼炒个鸡蛋,白蚬添把韭菜清炒,鲈鱼和莼菜做个羹,鲜甜到梦里去了。没能吃上这口的,与其和饭馆置气,不如直接买一串炸鱼虾意思意思算了。
三味圆是用鸡肉、虾仁、猪肉糅合成肉馅儿,裹到面筋里包团,像煮馄饨那么煮出来的。兑上汤,撒上香菜,胡椒粉,滴两滴麻油上桌,完美。此评价仅指向做的好吃的三味圆,所以是废话。
做虾糟要趁热,把热乎乎现蒸出来的糯米饭抖散,马上和洗好的虾拌到一起,撒盐和茴香籽,再加上米酒,揉匀,封进泥坛子里,等个把月开坛,里面颜色就红亮出来了,一股淡酸香扑鼻而来,好做搭料烧菜吃了!和豆腐同炒,鲜掉眉毛嘞~
你不需要了解苏式面到底有几个种类,白汤还是红汤,看料点面就行。比如看到一块大肉盖在面上的,说给我来一碗上面有一块大白肉的,人家就能给你端一碗大肉面上来。看到汤面上浇得有酱爆鳝段的,基本就是爆鳝面,爆鱼面同理,还有卤鸭面,焖肉面,等等不一。
在周庄吃面,讲究还可以少一点,不需要按部就班吃一种,尽可以往面里加点其他的,比如一碗大肉面,尽管味道已经足了,你还是可以点上一个荷包掺着吃啊,还可以要个小份酱鸭肉下着吃,来份爆鱼,配着吃,这才惬意嘛,不过北方朋友请注意,苏式面一般都有点偏甜,而且细面居多,宽汤窄面的,千万别抱着吃浓汤面的态度去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