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汤锅子鱼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古菜,奶汤咸鲜,味道独特。此菜盛具为紫铜火锅,有1300 余年历史。自唐中宗李显,大臣拜官,例要献食天子,名曰:“烧尾宴”。取意“鱼跃龙门”,前程远大。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时,进献的食单中有“乳酿鱼”。奶汤锅子鱼即由乳酿鱼发展演变而来。
带把肘子是大荔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道传统名菜,属秦菜系。《中国菜谱》秦菜部分把其引为列为第一名菜。作酒菜、饭菜均可。以香味突出,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著称。色泽枣红,如把柄,故称“带把肘子”。它的用料别致,不同于肘菜。肘子带骨带蹄,成菜如丘,造形别致、丰满,堪称“盘中一王。
莲菜炒肉是陕菜的代表菜品之一,看似简单实则复杂,首先莲藕得选关中特有的九眼莲,搭配肥四瘦六的臀尖肉和肉质肥厚、富有光泽的南山黑木耳烹制而成。
烧三鲜是一道标准的陕菜,以烧肉、白肉、响皮、丸子为主料,配以水发木耳、水发兰片等原料,先蒸后烧而成。
海参烀蹄子是陕西有名的风味菜肴。选料讲究加上采用陕西独特“烀”的烹制方法,就更别具一格,是冬令食补佳肴。
商芝肉是商洛特有的风味菜肴,它的驰名主要归功于其主料商芝草。商芝草是一种蕨类草本植物,嫩茎紫红色,叶芽蜷曲如鸡爪,每年春季,抽出约七八寸长的嫩茎,又肥又嫩,这嫩茎就是商芝肉的用料。商芝肉色泽红润,质地软糯,肥而不腻,入口可化,有浓郁的商芝香味。
葫芦鸡是西安传统名菜,始于唐代。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、蒸笼、油炸三道工序,上桌时另带小碟花椒盐佐食。色泽金黄,皮酥肉嫩,香烂味醇,筷到骨脱。
温拌腰丝是由唐代羊皮花丝演变而来,陕西西安的著名小吃。因为用猪腰子和其他辅料、调料、以及温拌的方法制成而得名。它是一款用低档料烹制成高档菜的代表作之一。由于刀工细致,烹调方法考究,制作出的菜肴腰丝脆嫩,姜香、蒜香以及花椒的香味相得益彰,味道浓醇,清爽利口。
紫阳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,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,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,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大菜,选材考究,做工精良。
糟肉是陕西传统风味菜品,因用猪五花肉、大红枣、醪糟醅等蒸制而成,又名蒸糟肉、红枣糟肉。糟肉在过去属于衙门官府菜,衙门请客糟肉是必点菜之一。
九品十三花是陕西省大荔县宴席大菜一绝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品和碗不同,品指比碗大、比汤盆小的容器,用于盛汤菜;碗是以蒸菜为主、荤素搭配的饭菜。
仓颉家宴三转席,即茶席、酒席、饭席三位一体的总称。是流传于陕西白水县民间宴席,这个宴席遵守“转”着吃的规矩,很有仪式感。
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,称的上一绝的莫属饺子宴的得名,它主要是由这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,故称之为 西安饺子宴。上百种饺子,配以不同的馅捏成不同的形状,玲珑剔透,或蒸或煮,好吃好看。
仿唐宴不只是菜点的品尝,重要的是在就餐环境上,设置了唐代固有的几案和长方形高桌,选用当时的餐具,开创了唐诗名句应对酒令等,营造出盛唐神韵画面。
安康不仅有青山绿水,而且以富含必须的微量元素“硒”为世界所瞩目,号称“中国硒谷”,是天然富硒农产品的重要产地。
铜川依托博大深厚的药王孙思邈养生文化底蕴,把饮食同中医药文化、旅游文化结合起来,打造养生保健陕菜。